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
Music Culture in Modern China 
開課學期
109-1 
授課對象
學程  亞洲藝術學程  
授課教師
沈 冬 
課號
Music5080 
課程識別碼
144 U108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一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樂學館105 
備註
亞洲藝術學程領域:音樂。
總人數上限:16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91Music5080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鴉片戰爭以來,古老中國在列國船堅?利的恫嚇威迫之下,門戶洞開。西方勢力以銳不可當之勢堂堂進入中國,中國人被迫逐漸面對、學習、接受西方文化,並嘗試理解和反思所謂西方「現代性」衍生而出的種種「進步」、「改革」、「分工」等概念。現代性思維的影響鋪天蓋地,廣泛地滲透了近現代中國文化的各個層面,音樂當然也不例外。本課程以「現代性」為思考脈絡,觀察二十世紀前半期的中國,在舉世滔滔追求現代化的潮流之下,音樂文化產生了什麼樣的轉變。課程以音樂史為本,由資料閱讀,音樂範例的聆聽分析中,討論不同樂種的產生、發展、變遷,從中導出現代性影響的思考。課程範疇包括音樂教育制度、學堂樂歌、藝術歌曲、抗日救亡歌詠、古琴、國樂、戲曲音樂、西方音樂、流行音樂、並以當時知識分子議論及西方學者的觀察作為討論基礎。課程兼重講授和討論,尤其強調「動手動腳找資料」,並輔以多媒體教材。討論主題包括:
1. 音樂的「轉骨」:由傳統走向現代的思考。
2. 新音樂知識的產生與建構、新音樂類型的產出。
3. 現代性如何影響音樂教育的建立及音樂教育的內涵?
4. 現代性如何影響各類音樂?包括音樂本身、樂曲、樂器、音樂家、音樂活動、音樂的呈現、音樂的場域時空。
5. 傳統與現代既為對立之詞,傳統音樂如何面對現代化的挑戰?如何展開變革?
6. 在現代化影響下,中國人如何看待,如何接受西方音樂?西方人如何看待中國音樂?如何觀察、評論現代化在中國的影響。 

課程目標
1. 理解近現代中國音樂文化的歷史發展及其內涵。
2. 理解在追求現代化的大方向之下,新音樂類型、新音樂知識如何產出,傳統音樂文化如何因應。
3. 理解近現代音樂文化中的現代性何在,由此理解傳統與現代在音樂文化上中融合的軌跡。 
課程要求
1. 選擇課程內容的樂種之一在課堂上報告。
2. 開闊的心胸視野與廣博的學習興趣
3. 良好的上課出席與積極的討論參與
4. 認真的聽課、抄筆記、閱讀、蒐集資料,寫作報告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教師平日均在校內,同學請以電子郵件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請參閱每週課程進度。包括實體書及電子資源,大部分為本校圖書館收藏,pdf檔由教師提供,均已上傳CEIBA。 
參考書目
以下書目也包括指定閱讀,僅限書籍期刊報紙,不包括視聽資料。

報紙:
1. 《申報》
2. 《中央日報》

期刊:
1. 《浙江潮》
2. 《江蘇》
3. 《婦女雜誌》
4. 《女子世界》
5. 《音樂雜誌》
6. 《新樂潮》
7. 《音樂教育》
8. 《歌?週刊》,北大歌??究會。
更多期刊參見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(1-11輯)》

圖書論文

1. 王光祈,《中國音樂史》,上海,中華書局,1934。
2. 王光祈,《歐洲音樂進化論》, 上海:中華書局 ,1928。
3. 王光祈,《翻譯琴譜之研究》,臺北:臺灣大學出版中心,2011。
4. 王明珂,〈歷史事實、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〉,《歷史研究》5(2001年):136-147
5. 王德威,《現代抒情傳統四論》,北京:三聯書店。2010。
6. 伍春明,《時代曲與救亡歌:20世紀上半葉中國流行歌曲的人文解讀》,北京:人民,2010。
7. 安德魯.瓊斯(Andrew F. Jones),《留聲中國—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(Yellow Music: Media Culture and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Chinese Jazz Age)》,宋偉航譯。臺北:商務。2004。
8. 吳釗《絕世清音》,蘇州:古吳軒出版社。2005。
9. 吳劍,《何日君再來:流行歌曲滄桑史話1927-1949》。哈爾濱:北方文藝。 2010
10. 李抱忱,《山木齋話當年》,臺北:傳記文學。1967。及《山木齋隨筆》等其他作品。
11. 李歐梵,《上海摩登──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-1945》,香港:Oxford University Press,2000。
12. 李歐梵,《未完成的現代性》,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。2005。
13. 李靜,《國風激蕩 : 中國近代音樂文化與社會轉型》,臺北:花木蘭,2014。
14. 汪毓和,《中國近現代音樂史》,各個版本。
15. 沈冬,〈世變中的音樂教育與音樂家──由北京李抱忱到廣東黃友棣〉,《北京:城巿記憶與文化想像》,陳平原,王德威主編。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。2005年5月。頁135-156。
16. 沈冬,〈琴道何在?──高羅佩與文人想像〉,《人文中國學報》,香港:香港浸會大學。
17. 沈冬,《黃友棣──不能遺忘的杜鵑花》,臺北:時報文化。
18. 沈冬,《寶島回想曲》。臺北: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。2013年。
19. 沈洽,《學堂樂歌之父──沈心工之生平與作品》,臺北:中華民國作曲家協會。1990
20. 阮弘,《國樂與都市:江南絲竹與廣東音樂在上海》,上海:上海文化,2008。
21. 周策縱,《五四運動史》。臺北: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,1989。
22. 林晨,《觸摸琴史:近現代琴史敘事》,北京:文化藝術出版社。2011年。
23. 邱七七,《回憶常在歌聲裡:抗戰勝利五十周年獻禮》。臺北:爾雅。1995。
24. 洪芳怡,《天涯歌女:周璇與她的歌》。臺北:秀威。2008年。
25. 孫繼南,《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史紀年》(1840-2000),濟南:山東教育。2004。
26. 徐中約(Immanuel C.Y. HsU+FC),《中國近代史》,計秋楓、朱慶葆譯,香港:中文大學。2001。
27. 海震,《戲曲音樂史》,北京:文化藝術出版社。2003年。
28. 涂經詒,〈略論「中國性」問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〉,《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》第4卷第1期,2007年6月,頁153-164。
29. 馬達,《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》,上海:上海教育。2002。
30. 高子銘,《現代國樂》,臺北:正中書局。 1959。
31. 張靜蔚,《中國近現代音樂史料匯編──1840-1919年》,北京:人民音樂出版社。1998年一版。314頁。
32. 張靜蔚,《蒐索歷史:中國近現代音樂文論選編》,上海:上海音樂。2004年。439頁。
33. 張繼高,《中國近代音樂?育之父蕭友梅先生之生平》,臺北: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。1982。
34. 梅蘭芳,《舞臺生活四十年》,北京:中國戲曲出版社。1987。
35. 陳平原,《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》,臺北:二魚文化。2003。
36. 陳淨野,《李叔同學堂樂歌研究》,北京:中華。2007年。
37. 陶亞兵,《中西音樂交流史稿》。北京 : 中國大百科全書。1994。
38. 喬建中,〈現代琴學論綱〉。《天津音樂學院學報》2(2000):4-9
39. 馮光鈺,〈古琴音樂與現代文化〉,《人民音樂》11(1995):17-19
40. 馮長春,《中國近現代音樂思潮研究》。北京:人民音樂出版社。2007年
41. 黃友棣,《音樂人生》、《琴臺碎語》、《樂林蓽露》、《樂谷鳴泉》等,臺北:東大。
42. 楊華,《先秦禮樂文化》,漢口:湖北教育出版社。1997。
43. 楊蔭瀏,《中國音樂史綱》,上海:萬葉書店。1953。
44. 榎本泰子,《上海樂人之都:西洋音樂在近代中國的發韌》,彭瑾譯。上海:上海音樂。2003
45. 榎本泰子,《西方音樂家的上海夢:工部局樂隊傳奇》,趙怡譯。上海:上海辭書。2009。
46. 趙元任,《新詩歌集》,臺北:商務。1960年。
47. 劉育和,《劉天華全集》,北京:人民音樂。1997。
48. 劉美燕,《黃自研究》,臺北:樂韻。1984。
49. 劉靖之,《中國新音樂史論》(上、下冊),臺北:燿文。1998。以及同系列書籍。
50. 劉靖之、吳贛伯,《中國新音樂史論集:國樂思想》,香港: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。1994年。594頁。
51. 錢仁康,《黃自的生活與創作》,北京:人民音樂。1997。
52. 錢仁康,《學堂樂歌考源》,上海:上海音樂。2001。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及參與討論狀況 
20% 
 
2. 
讀書札記 
20% 
可以由參考書目中自擇一本書撰寫讀書札記,或寫一則維基百科,篇幅至少2000字。維基百科以本課程相關人物事件,原創或糾錯改寫均可,須以無此詞條頁面,及完成詞條頁面對照,11/16交。 
3. 
口頭報告 
20% 
選擇近現代某一樂種深入介紹,須於課前上傳ppt,課後繳交補充資料。 
4. 
期末書面報告 
40% 
至少6000字,選擇專題深入探討。1/15下午5:00以前交紙本並上傳電子檔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4  一、 緒論:由古代音樂史進入近現代、定義與研究資料
楊華《先秦禮樂文化》(圖書館電子資源)
王明珂〈歷史事實、歷史記憶與歷史心性〉pdf
涂經詒〈略論「中國性」問題研究的歷史與現狀〉pdf 
第2週
9/21  二、 時代的荒原:觸摸歷史、進入五四
五四運動的前因後果、五四運動對於音樂文化、音樂人的意義。
徐中約《中國近代史》第一章:近代中國的概念pdf
周策縱《五四運動史》pdf
陳平原《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》pdf
王德威〈沒有晚清何來五四〉pdf
巫仁恕〈從城市看中國的現代性〉pdf 
第3週
9/28  三、 言論的花圃:國學與西學
西方音樂圖像的形成:清末郭嵩燾、張德彝、康有為、梁啟超、章炳麟、陳匪石等人對於西樂的觀察、對於中樂的討論。
《浙江潮》、《江蘇》、《女子世界》等期刊中的音樂
中國音樂學的萌生:王國維、葉伯和、鄭覲文、許之衡、童斐、王光祈等人的著作及言論。
張靜蔚《蒐索歷史:中國近現代音樂文論選編》(圖書館藏書)
李靜《國風激蕩 : 中國近代音樂文化與社會轉型》(圖書館藏書) 
第4週
10/05  延伸討論 
第5週
10/12  四、 菁英的園林:重要音樂人物及組織
北大音樂傳習所、國立音樂院的設立
蔡元培、蕭友梅、王光祈等人的推動及研究。
劉靖之《中國新音樂史論》pdf
汪毓和《中國近現代音樂史》(圖書館藏書各版本)
王光祈《歐洲音樂進化論》(圖書館電子資源)
王光祈《翻譯琴譜之研究》(圖書館電子資源)
王德威〈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──江文也的音樂與詩歌〉pdf 
第6週
10/19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1) 音樂教育
音樂教育的出現
制度的確立及運作
教學內容的分析
婦女音樂教育的「陰性終止」與「強國保種」
《婦女雜誌》、《女子世界》(圖書館藏書)
馬達《20世紀中國學校音樂教育》(圖書館藏書)
沈冬〈世變中的音樂教育與音樂家──由北京李抱忱到廣東黃友棣〉pdf 
第7週
10/26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2) 學堂樂歌
學堂樂歌的定義、年代
重要作曲家曾志忞、沈心工、李叔同及其作品
學堂樂歌的特色、影響、評價。
劉靖之《中國新音樂史論》pdf
錢仁康《學堂樂歌考源》(圖書館藏書)
李靜《國風激蕩 : 中國近代音樂文化與社會轉型》(圖書館藏書)
沈松僑〈振大漢之天聲──民族英雄系譜與晚清的國族想像〉pdf
沈松僑〈我以我血薦軒轅──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〉pdf 
第8週
11/02  延伸討論 
第9週
11/09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3) 藝術歌曲
精雕細琢的音樂新品種
藝術歌曲的經典大家--趙元任、黃自及其作品
藝術歌曲的藝術性
藝術歌曲、白話詩、民謠。
劉靖之《中國新音樂史論》pdf
趙元任《新詩歌集》(圖書館藏書)
錢仁康《黃自的生活與創作》(圖書館電子資源) 
第10週
11/16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4) 國樂
國樂定義的多方表述
由上海大同樂會到重慶中央廣播電臺國樂隊
傳統與現代融合的艱難道路
高子銘《現代國樂》(圖書館藏書)
劉靖之、吳贛伯《中國新音樂史論集:國樂思想》(圖書館藏書) 
第11週
11/23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5) 古琴
處境艱難的文人雅樂
進入高等教育的琴與琴人--王露、王燕卿
為古琴建立新知識體系的今虞琴社
愛彈琴的洋人--荷蘭漢學家高羅佩。
吳釗《絕世清音》(圖書館藏書)
林晨《觸摸琴史:近現代琴史敘事》(圖書館藏書)
沈冬〈琴道何在?──高羅佩與文人想像〉pdf 
第12週
11/30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6) 抗日救亡歌詠
戰鬥性與音樂性
抗日救亡歌詠運動的實際運作、音樂特徵,以歌為史
重要作曲家--李抱忱、黃友棣、冼星海等。
沈冬《黃友棣──不能遺忘的杜鵑花》(圖書館藏書) 
第13週
12/07  延伸討論 
第14週
12/14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7) 戲曲
什麼都要現代化,傳統戲曲進入現代的論辯
戲曲改良實例--上海新舞臺、劇目、唱念做打、聲光化電、休閒觀念。戲曲改良與流派藝術
海震《戲曲音樂史》(圖書館電子資源)
梅蘭芳《舞臺生活四十年》(圖書館電子資源) 
第15週
12/21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8) 西方音樂
中國人早期的西方音樂經驗
中國人戰戰兢兢學西曲--北大管絃樂團、國立音樂院及其他
西方人侵門踏戶奏西樂--來華表演的西方音樂家、上海工部局樂隊。
榎本泰子《上海樂人之都:西洋音樂在近代中國的發韌》
榎本泰子《西方音樂家的上海夢:工部局樂隊傳奇》 
第16週
12/28  五、音樂的花果(9) 流行音樂
十里洋場的海派文化
流行歌曲如何流行?流行歌曲怎樣歌曲?
上海vs. 臺北的流行歌曲雙城記。
李歐梵:《上海摩登》pdf
洪芳怡《天涯歌女:周璇與她的歌》pdf
Andrew F. Jones《留聲中國—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》pdf
沈冬《寶島回想曲》(圖書館藏書) 
第17週
1/04  延伸討論